课程简介

首页 >> 课程简介

课程概况


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历史悠久,自1902年中央大学创办农产与制造学科开始。1998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拓宽专业口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原来食品工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分析与检验等专业基础上合并而成,几乎包括了食品工业的各领域。从而体现了我国高等学校“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教育理念。目前,国内多数地方院校食品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基本上按照“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实践环节” 四大模块设置。但不同的学校各有特色,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侧重或在包容面上各有宽窄。至2012年我国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高校共有270所,招生人数超过10万人,分布在综合、工科、农业、工商、医学、师范、民族等31个省、市院校中。其中,有硕士点的高校达到100多所,博士点院校24所,形成了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全方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专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主要分布于轻工、农业、商贸等几类院校,各类高校中的食品专业也初步具备了自己的特色,如轻工院校的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研究, 农业院校的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商贸院校的粮油食品加工等。

1.2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食品产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考察一个国家发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如今,全世界食品产业以每年约近3万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雄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在中国,改革30多年来,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产值最大的制造业,雄踞第二产业之首。2011年我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为7.8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6.6%,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食品生产和消费市场。

尽管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很好,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应用,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非常严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较差,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亟待加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和基本理论和食品工程学基本知识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又是一个工程特性很强的学科,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也是本学科的基本方法。长期以来该学科基本是“重科学理论、轻工程设计”教学与研究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高等院校分工差异,也导致专业发展侧重点不一,如源于轻工业体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化学基础;源于农林水等相关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生物学、园艺学基础,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高级职称教师大部分来源于这些院校,仍有部分院校存在着化学与生物学知识雄厚,而工程设计背景的专业教师偏少,体现在教学计划执行中便是化学、生物学类课程偏多,学生接受工程设计和工艺设计的知识与实践机会明显偏少,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对食品工艺设计茫然无知,实践操作中需要的单机研制、设备成套化和过程自动控制等工程方面基本能力薄弱,亟待加强,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大学生也存在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食品工程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急需大量对食品基础知识和工程设计能力都很强的人才,因此,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否具备工艺设计、工程设计和过程控制等方面工程设计基本素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教育薄弱

a.教师方面

自本世纪初期以来,由于高等教育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招生规模明显增加,实验室面积和实验设备投入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部分学校只是培养“成品”型的学生,学生缺乏创造思维,高校教师师资队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设稍显不足,传统高校普遍存在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新教师从指导实验,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开始教师职业生涯培养模式早就成为历史,老教师疲于奔命式的教学,科研课题压力,文章压力、职称评定压力(职称评定鲜有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体现)等方面因素,教师对教学工作疲于应付,难以分身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创新教育只能流于口号和形式;新教师报到之日即为上讲台之时,来不及等待,来不及充电的急功近利式教学方式明显创新后劲不足,刚走上讲台的年青教师们虽具有博士等光环,走上讲台方感力不从心。我国研究生教育侧重于论文研究,而对于专业系统知识培育却十分缺乏,国外走上讲台的教师们都需经历博士后专业训练阶段,专业训练阶段可使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升。目前,大多数年轻博士们在走上讲台前均没有经历专业训练阶段,教师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先天不足,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是极为不利的。

b.学生方面

学生历经高考后到大学学习,根本无法适应大学学习,不少学生在家长陪伴下读完中小学,自觉性和自理能力相对较弱,自制力也相对不足,心理素质也差,学习上基本就是死记硬背的应付考试,动手能力欠缺,高分低能现象也非常普遍。教师布置课程论文和课程设计等方面作业,部分学生第二天即可上交,课程设计和课程论文基本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剪切、复制和粘贴能力。学生接受创新性教育模式不够,乐见于模仿性实验、再现性考试、思维方式固定、关注于课本内知识点,拓展式学习明显不足,尤其是食品专业毕业生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强,这已经成为制约食品产业发展的瓶颈。

c.师生互动方面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水平评估过程对大学教育教材建设特别关注,大多专业课程都千篇一律使用规定的教材。指定教材、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示范教材等层出不穷,各系列教材逻辑性也不十分吻合,也不能保障整个大学阶段都采用该系列教材。考试也基本参照中学模式,忠诚于教材,但中学考试高于教材的思维培养在大学内基本没有体现。教材建设固然重要,但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等是否一定要把教材选择作为考核指标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教材基本落后于专业最新文献,教师必须经常查阅相关文献跟踪学科发展,教案不变应该是专业教师失职;多媒体教室走进大学课堂,多媒体课件制作给教师带来许多方便,形象性、再现性等方面充实到学生的头脑,知识量明显增加,但也使教案十年一贯制现象层出不穷;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具备化学、生物学和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和工程设计与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要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需要多学科交融,推动理工科完备和人文知识充实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促使学生在创新中发展自我,在自我发展中创新。这需要建立众多帮助学生展现自我的创新平台,教育主管部门顶层设计有“创新性试验”、“质量工程”等,但落实到师生互动平台和促使哲学、自然科学、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共同发展的平台尚未建立。

1.3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成立于1988年,当年开办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1994年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01年获得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授予权,2008年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010年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权和工程硕士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批准自主设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园艺产品采后科学、畜产品质量与安全)。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创办以来,历经20多年办学积淀,目前已成为四川高校中独具特色的专业,已经向全省各大产业输送了大批食品工程技术人才,这些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基本形成了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校食品专业是西南片区办学层次最全,招生人数(本科和硕士)人数最多,教师学历层次最高的院所之一。虽然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虽是学校的新兴学科,但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目前正在改革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院对于该专业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不断加大,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基础扎实、上手快、有后劲的工程技术人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以来,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全国性的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3年我院已经有100多人参加了全国各类大学生创新大赛并有50多人次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正是由于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2本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目标、意义

2.1实施“卓越计划”的目标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高等工程的成功经验,以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依托,坚持“立足本省、服务西南、联系实际、面向行业”的原则,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培养“强实践、善管理、能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工程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实施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适合我校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为四川省食品工业发展以及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计划,培养以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和食品工程类学科为基础,以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计算机制图以及综合性实践训练为骨干课程,同时兼顾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及食品质量管理学,充分体现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科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优良的工程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从事食品的产品开发、生产、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控、营销、技术服务、流通或食品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技术和管理专门人才。

通过本专业“卓越计划”项目的建设,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条件保障方面将实现新的突破,学科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省内处于优势地位,学科在国内的知名度将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对学校发展的贡献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力争使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整体实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2实施“卓越计划”的意义

在英美等国,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认证的结果不仅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用人单位选择雇员提供信息,拥有通过认证的工程专业的相关学习经历还是活的注册工程师资格的必要条件。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根据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为使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工程人才国际竞争力,于2006年试点开展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 工程技术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及国际地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工程教育在当前中国开拓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相当长的时期内, 都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头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类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工科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备食品科学及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可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当前,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食品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已成为必然。国民经济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的结构与能力,特别是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办学层次和办学方向不够清晰、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略显单调、课程体系建设不甚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等突出问题,所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欠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尚待加强,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脱节现象,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急需人才,但在人才市场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食品专业要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促进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构建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创新中心,加强实验室投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提升学生食品工程素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